by

深夜怀旧一波

今晚临睡前刷知乎,看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人认可军师联盟却不能容忍新三国”,又碰巧网易云是看三国的滚滚长江东逝水,真·百感交集
回忆起了三国在自己从小到大生活中的陪伴,居然开始怀旧开始伤感了
说真的,三国题材真的算是占据了我整个童年少年青年了。

我小学时母上就开始强迫性地逼迫我阅读四大名著儿童版(虽然就现在来看她的文学青年培养计划无疑是失败了),可惜除了三国演义我其他的都看不进去,不知为何我当时就迷之觉得三国演义最好看,特别崇拜诸葛亮(哪个小朋友不喜欢诸葛亮呢),三国也硬是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

那几年一到亲戚过年见面时,婶婶叔叔们都逗我玩让我背三国演义武将排名,就是那个老套的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还有什么五虎上将这些现在看来全是演义创作出来的名号当时说起来也是如数家珍的

小学高年级时,模模糊糊断断续续看了一些老三国,不过它那考究文化的用词明显为当时年纪尚浅的我所不能欣赏,留下来的记忆就只有几首著名bgm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是必须,还有桃园结义这一拜,貂蝉小姐姐离去的bgm也印象深刻。

小学时还是比较幼稚比较邪,当时是真的迷诸葛亮,整个人一个蜀粉,虽然演义看了多遍但基本不看后三国。我还记得第一次看到五丈原根本不相信神通广大的丞相居然真的会和普通人一样生老病死,后三国就是跳着看,指望着丞相会突然复活带领季汉一统天下,结局我们都知道了...

我当时根本不相信蜀国会亡,还天真的觉得姜维复国会成功,就带着急躁的心情一路草草看到了结尾,自然看到结语时我内心的suck是无以言表的。现在想来,这大概就真的是“时无英雄竖子成名”之感,当时的我并不懂这些,就是本能地感觉内心憋屈。

然后我迈进初中大门,看了一本很出名的邪书,名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易中天品三国。不要误会,我说它是邪书并非是贬低,事实上我很尊敬易老和他的学术。说它邪,是因为它一定程度上颠覆我当时对三国,对诸葛亮,对曹操的看法(虽然这些新看法在现在看来是过于激进的)

好的一面是,他让我突然意识到,三国三国,从来都不是只有蜀国才出英雄。他让我看到了许多同样涌现在该时代的英雄,或是曹操孙权,或是荀彧郭嘉,或是周瑜孙策,若是贾诩司马懿...他让我明白了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区别,得以让我用另一个全新视角看待这个时代。

坏的一面是,易老矫正了我对三国的部分偏见,但是它矫枉过正了🙄请体谅当时我只是个初中小孩,易老打碎了我心中那个完美无缺多智多谋妙计无双的诸葛仙人幻想,又给我树立起了风流倜傥气量宏大的周公瑾形象。中二期的我,自然有了被欺骗感情的错觉,仿佛诸葛亮迷惑了我欺骗了我。在当时的我看来,他让我因为并不属于他的妙计而盲目崇拜着他(虽然完全是罗贯中的作品并不是他的本意),当初崇拜他有多深现在就讨厌他有多切骨。

于是,幼稚的,一根筋的我就义无反顾的前往丞相黑的道路,并且干出不少现在看来绝对是黑历史的往事🤔像是和我初中闺蜜一起骂丞相诸葛村妇,骂罗贯中罗灌水,不遗余力地到处瞎说自己理解的扭曲的三国史意图让同学都变成诸葛黑。奇怪的是,我初中同学都很吃这一套,大概中二期的少年们(包括我)都很喜欢特立独行地将自己的成就感建立在抹黑著名的位于历史宝座上的伟人,并崇拜其他人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吧orz

我还记得当时我们疯狂地热爱风流倜傥的周公瑾,还有拼命吹爆宇宙无敌第一谋士郭奉孝(这一夸张的二逼举动让我恨不得回去抽自己一嘴),还有我变成了一个魏nc粉,与此同时我闺蜜变成了一个铁杆吴粉。她每天都说着,生死无悔永固江东一类,后来我才知道她已入腐门。我被她拐入此门,从此便徘徊于这扇门的交界处,既不算进了也不算出了。

诡异的是,作为一个魏粉,我当时很喜欢司马懿,原因未知。究竟是我当时太反感丞相了导致丞相的敌人我都喜欢,还是中二的天性喜欢所谓的黑深残呢?答案未知

初中时期,和三国的瓜葛,更不能少了新三国。这段就比较家庭温馨一点,这段时光恐怕也是我如今做梦都想回到过去体验的了,它太美好太温暖当时的我也太纯粹太幸福。

那是一次假期我和母上一起逛路边碟摊,不消说是盗版碟批发,五元一部电视剧那种。我们选了挺多的,但最后完整地母女两人一起看完的,只有新三国。

我们坐在沙发上,碟片放映在电视机中,手边就是沙糖桔花生米薯片,假期的每个下午是我最期待的时刻。一到下午两点我就迫不及待地叫醒午睡的母上,然后她将碟片塞进机子中,电视开始放映新三国,我们一边观看一边吐槽,直至晚上六点才准备出门一起吃饭,雷打不动。

放映时我们讨论的内容多种多样,从何润东陈好的吕布貂蝉长相般配与否,到陈建斌老师演技如何,到黄维德的周瑜是如何风流有魅力,到吐槽剧中人物的现代化台词,披发造型...母上最喜欢的角色是儒雅的荀彧,我也记得她承认周瑜很有魅力。我倒觉得剧中耸坏的曹丕很可爱,后期司马昭也越看越顺眼,尤其是他一遍遍地重复说“是,父亲”时不知道戳中我哪个萌点了。

新三国,在某种程度上恰好迎合了当时我中二的心理。它最后是演义和三国志的结合体,各取一些,再加上编剧的自我放飞。

它试图着力塑造曹操的多元化性格,更偏向从魏角度叙事。荀彧也有浓墨重彩的戏份(事实证明新三国以荀彧一个谋士为主代替了魏谋士团,许多郭嘉荀攸郭嘉的计谋都被编剧写给了令君,贾诩就根本没出场),结局令人心碎,空食盒那段我和母上都哭了。吴的戏份不多,不过孙策周瑜那段足够我的闺蜜吃了很久cp粮,孙权也被脑洞很大的编剧加了很多原创戏,变成了渣权

所幸新三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的中二丞相黑。陆毅老师的诸葛亮虽然可能有不足之处,但至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五丈原也赚走了我和母上两个人的眼泪,真的算得上是稀里哗啦。我的中二病此时也已有了好转,终于能比较客观地看待丞相,剥去多智而近妖的外衣,他始终还是那个值得我们尊重的智慧的忠诚的诸葛武侯

人越长大时间就过的越快,我的高中时代在学习做题中过去了,我最终还是没能成为母上期许的文艺青年,文史一塌糊涂,还是选择了理科。

我也不再多时间去研究自己最爱的三国,唯一有交集的大概是游戏。高一时乖宝宝我第一次接触了游戏,真三国无双7我记得?貌似这游戏现在出到8了

游戏本质是一个割草游戏,亲测挺减压的。人设十分精美,大体上都能体现各武将文臣历史上的性格(除了张郃那个辣眼睛的娘炮设定)。女将王元姬的镖挺好用的,男武将还真是吕布最顺手(口诀诚不欺我

游戏魏蜀吴晋他的剧情大体还是史向的,最有趣的地方是可以看到日本人是如何看待这段历史和这些人物的,不得不说和我们有些出入。有些惭愧的说,我关于晋的人物认识多半起源于这游戏,从前我并不认识司马师贾充文鸯,对钟会邓艾也不太熟悉。游戏中一些事件和我自己额外的查资料让我终于对后三国有了一些了解,算是弥补我过去的缺憾吧。

钟会成为了我最喜欢的三国武将,无论是无双人设还是演义抑或三国志,从那时到现在。谜一样的审美,原因依旧未知。

军师联盟两季我看了,在大学阶段。或许是我在网上看它时太孤单,或许是少了回忆加成,我个人不认为它比新三国更吸引人更好。又或许只是我如今成了一个挑剔又顽固的人,看什么都不如过去那样,专注又易于满足了。

新三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对这段历史的一些看法,虽然不见得是正确的,但它让我开始阅读各种相关书籍,从言简意赅的三国志,到资治通鉴世说新语的闲话野史,最后汇合成我对这段历史的个人理解。

军师联盟中有很打动人的片段,也有令人略觉违和的地方,每当出现这些违和片段的时候,我内心就有个声音在叫着不对,这样下来观感就大打折扣。这是我的问题,不是它的。

我最感谢军师联盟的一点是,它带我回到了我最爱的,那个风云变幻充满无限可能的三国时代,也带我回到了那为了一个历史人物争论得面红耳赤的过去。

军师联盟热播期间,我和许久未联系的初中闺蜜又重新开始了聊天,一同吐槽军师联盟的剧情,预言剧情发展,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什么都不用考虑,总是精力满满的中学时代。我们未能考上同一所高中,她文我理,大学更是天南地北,共同话题越来越少,渐行渐远,联系仅限于祝福短信。

三国话题,让我们重新联系了起来,就算几年过去,我们都有了变化,曾经的看法也显得幼稚可笑,她已脱腐不再沉迷cp,我也不再执着哪个武将武艺最精湛哪个谋士谋略最出彩;但我们始终对这段历史有自己的热爱自己的解读,而这种兴趣将我和她重新联系在一起,回忆起共同度过的时光,再一起感叹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深夜矫情怀旧一波,大概是人老了?







评论(2)

热度(8)